2018-03-23 07:26
三位来自一线的委员“聊”技术人才培养——
让年轻人觉得有技术更“有面儿”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晓燕 彭文卓
两会期间的一个晚上,许启金、张恒珍、钟正菊3位来自一线的全国政协委员,相聚在驻地休息区,聊起了技术人才培养的话题。
话题由政府工作报告而起。“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说得多提气!”许启金委员说。
这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宿州供电公司输电带电班副班长,正是一位工匠型人才。他带领的创新工作室,为企业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和工艺性操作难题。
“好产品要好工人造,要实现制造强国,需要更多‘大国工匠’。”许启金委员话锋一转,“不过,现在有多少人愿意当工人,沉下心来钻研技术呢?”
“技术工人的地位确实需要提高。”张恒珍委员接过话茬,“我们公司的小青年也跟我吐槽过:毕业后同学问在哪里工作,一听他说‘在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对方眼前一亮;再说是工人岗位,眼神立马黯淡;最后听说还在倒班岗,同学直接不接话了。”
张恒珍委员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茂名分公司首席技师,是全国乙烯行业响当当的“技术能手”。她这段绘声绘色的描述,引起另外两位委员的沉思。
3位委员的表情都有些凝重。
“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钟正菊委员打破了短暂的沉默,“在我们企业,农民工只要好好干,好好学个三五年,都能成长为生产骨干,得到企业重视。但很多年轻人都受‘当工人没前途’观念的影响,干不了多久就跳槽。”
曾获“十佳农民工”称号的钟正菊委员是重庆顺多利机车公司操作能手。她所在的这家民营企业近年正为大批老员工即将退休、新员工流失率较高导致人才“青黄不接”而烦恼。
“年轻人不爱学技术,确实有现实原因。我作为安徽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曾参加过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发现一些企业的技术工人在发展空间、上升通道上有‘天花板’等问题,待遇上也有待提高。”许启金委员说。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多向年轻人宣传劳动光荣、当工匠光荣的思想。”钟正菊委员说。
张恒珍委员连连点头:“对,要让每一个年轻人都能坦然地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要让年轻人觉得当技术工人特别‘有面儿’。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技术工人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学技术一定会有前途!”短暂沉思后,许启金委员又加入了讨论……
责任编辑:
新闻中心
app下载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微博二维码
Tel:010-82000138 ??E-mail:kf@mfzxcn.com ??QQ:2875381476
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17号金澳国际写字楼27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