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2 10:08
来 源:
中国交通新闻网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师带徒”教学。
手机扫实名个人卡进行安全管理。
生活园区内采用“一卡通”管理,奖励积分可在超市换购商品。
产业工人用电技能比武。
功能齐全的产业工人生活园。
产业工人培训基地。
标准的四人间宿舍,配备了统一的生活用品、空调等。
2017年年初,中交一公局承接了浙江温州瓯江北口大桥(简称瓯江北口大桥)土建二标项目。瓯江北口大桥是世界上首座三塔四跨双层钢桁梁悬索桥,也是国内首座大跨度高速、国道两用悬索桥,被列为交通运输部首批“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
中交一公局以此次项目承接为契机,选派了所属二公司最优秀的项目班子快速进场。这支队伍以这一重点工程为平台,在培育新时代产业工人方面锐意创新,从提升工人尊严、素质、素养等要素入手,着力解决困扰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低、劳动力密集、施工效率不高等难题。
借力重点工程培育产业工人
2017年3月,肩负重托的瓯江北口大桥项目班子成员全部进场,中交一公局二公司领导带领前期策划组也驻扎一线。对于项目的建设目标和方向,二公司党委提出:“瓯江北口大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高度,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如何在乐清湾大桥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和推行信息化、BIM+班组化,要和人的主观因素相结合。要将中交一公局‘强好优’战略在这个项目更好地践行,我们要带着情怀和热情参与工程建设,为管理的提升和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依托。”
前期策划组人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发现,从深层次去解决工人的问题,提升工人的尊严、素质和素养,激发工人潜能,不仅是实现项目建设目标的“金钥匙”,而且是突破行业发展瓶颈、解开行业发展“症结”的关键所在。
你一言我一语的头脑风暴,让所有人激动又兴奋,一种自豪感、使命感油然而生,“培育新时代产业工人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这一理念印在每个人的心中,大家希望努力解决阻碍建筑业发展的难题,尝试着以瓯江北口大桥建设为依托,打造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
四个空间联动实名卡全程管理
2017年5月,经过不断思考与研讨后,项目决定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入手,确立建设“四个空间”的方案。通过以产业工人“培训基地、生活园、党群服务中心、工作区”四个空间的打造,赋予每个空间不同的功能与培育目标,为产业工人的培育奠定基础。培训基地是产业工人职业技能的培育区;生活园是产业工人尊严与素养、活力与创造力的培育区;党群服务中心是产业工人劳模与工匠精神的培育区;工作区是产业工人职业素养的培育区。
方案确定,迅速行动。短短5个月,四个空间从平面图纸上跃然成真。
打通四个空间,才能让产业工人的学习、工作、生活、思想互联互通,而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无疑是加强产业工人管理,提升管理效率的重要环节。
2017年12月,产业工人“一卡通”BIM平台应运而生。工人进场后,首站便是进入培训基地,经过进场登记、健康体检、多媒体教学考试、实操培训考核、安全体验、质量体验六个环节,并通过岗前考核后,取得属于自己的实名制工卡。工人可持卡入驻生活园,持卡在生活园的超市购物、食堂打饭;刷卡进出工作区;手机App扫卡可查询工人全部信息。通过培训基地的安培魔盒教育系统的信息导入,BIM平台为工人建立了实名制个人电子档案,工人的进场登记、培训教育、积分扣分、考核评比等将被记录到个人电子档案中,所有功能通过手机App实现,真正服务于项目人员的管理。其中,安全积分扣分制类似于驾驶证,凡施工违章扣满12分,其智能工卡将被锁定,无法再进入作业区,必须回到培训基地进行再培训教育,“回炉”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同样,项目对有主动安全行为和评优评先的工人进行积分,积分可到生活园兑换生活物品或消费。
一张小小的卡片、一个平台、一项制度,记录下一个个产业工人的成长和信用评价情况。在国家倡导建筑行业工人职业化的进程中,这项工作对于目前仍是空白的建筑产业工人实名制信用评价体系搭建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技术扶贫授人以渔
建筑业的一线工人,大多来自农村。当前,城镇化发展需要大量建筑工人,而“用工荒”却仍然在困扰着施工企业。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部分偏远地区的群众仍然贫困。中交一公局二公司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把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培育成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既能解决建筑业的“用工荒”问题,又能助力国家的精准扶贫工作。
中交一公局培育产业工人的理念和做法得到了业主单位温州瓯江北口大桥有限公司的赞赏,在业主单位的协同组织和温州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瓯江北口大桥项目部达成了与温州市蓝江职业培训学校的合作。凡是到瓯江北口大桥培训基地完成技术培训,并经考试合格者,均颁发社会通用的专业技术工种执业证书。
今年6月6日,温州市总工会技协办公室“送教进企”高级电焊工自主评价培训开班仪式在瓯江北口大桥培训基地举行。目前,首批50人正在进行电焊工培训。同时,中交一公局二公司拟与西藏、贵州地区的贫困县进行对接,对贫困人员实施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并提供就业岗位。未来,该公司的培训基地将面向整个建筑施工行业开放,为技术精准扶贫,也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勇担央企责任。
党建进班组“连长+指导员”管理工点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项目紧跟时代主题,不断充实和完善工作思路。瓯江北口大桥项目书记郑勇积极研究党群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方式,加强党建引领,采用“连长+指导员”的工点管理模式,“连长”抓生产,“指导员”抓思想工作,让党建工作走进班组;中交一公局二公司副总经理兼瓯江北口大桥项目部经理杜峰亲自给工人上党课;项目选树“工人示范岗”,开展“传帮带”拜师活动。思想的统一和传承,推动了爱岗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升华,产业工人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创造力不断提升,发掘出多项提升施工质量效率的微改进、微创新,展现出工人的智慧。
来到瓯江北口大桥项目钢筋厂,“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安全、素养”的“6S”班组作业标准化图牌醒目地挂在墙上。钢筋的原材料区、半成品加工区、成品摆放区三区分离又顺畅衔接,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工作。钢筋厂在BIM技术指导下科学下料、按需生产、合理配送。当班组长刘弟介绍:“我们会根据手机接收的加工指令,按照班前交底、班中巡查、班后总结步骤完成每天的任务,这让我们的活干得又快又好。我们还获评‘美丽班组’。”
快乐劳动同享美好生活
四人标间宿舍、生活超市、自助洗衣房、敞亮的大餐厅……走进产业工人生活园,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工人驻地。一进门便看见“欢迎回家”和洋溢着幸福笑容的工人群体照,“共创文明家园,同享幸福生活”的快乐氛围环绕身边。这个生活园包含住宿、餐饮、卫生、办公文娱四大功能区,共设有标准房、夫妻房60间,可容纳200多人,宿舍均配备了空调、Wi-Fi和统一的生活用品。
“以往分散管理的工人驻地通常食宿不分离,工人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宿舍电线私拉乱搭的现象屡禁不止,不仅卫生条件差,而且驻地安全风险高。工人在那种环境下吃不好、睡不好,带着情绪和疲倦到工地,又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们希望通过建设生活园解决这些问题。”杜峰说,“生活园按照集中化布局、物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模式建设,从源头上消灭了驻地安全风险;让工人吃好、睡好、体面地生活,不仅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也降低了现场违章和安全风险。”
据悉,这种集约化后勤模式,在同等标准下,经济上要优于分散模式,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重复投入、过程闲置,极大提升了硬件、软件投入的利用率。在目前较高标准的配置下,成本和分散模式基本持平。
来自湖北襄阳的郭浩是一名普工,他乐呵呵地说:“搬进这里,感觉特别正规,环境很好,比以前的工地宿舍强太多了。走进大食堂刷卡打饭就像在大学里,这里还有专门的物业、保洁和保安人员,园区干净、整洁,种了树和花草,住在这里放心、省心、舒心。我特别喜欢投币洗衣机,以前忙了一天还要自己洗衣服,现在只要两块钱就能解决,真的给我们帮了大忙。生活改善了,我们干起活来也更有劲了!”
结语
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培育是大势所趋,是希望所在。中交一公局建设者为这个希望主动担当、积极探索。目前,瓯江北口大桥的建设者仍将继续研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总结和完善,力争形成一套有价值、可推广的经验……
本文图片由中交一公局瓯江北口大桥项目部提供
责任编辑:
北京民福职工帮扶中心
app下载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微博二维码
Tel:010-82000138 ??E-mail:kf@mfzxcn.com ??QQ:2875381476
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17号金澳国际写字楼27层